wind315 发表于 2020-12-24 09:48:00

完善私募股权“募投管退”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

源自:新浪财经综合   完善私募股权“募投管退”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
  本报记者杨毅
  私募股权投资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性再度被强调。12月22日,证监会党委在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的六方面工作。其中,在“着力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的任务部署中,证监会提出要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募投管退”机制,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
  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力量,私募股权基金在支持科技创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在协会登记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达到15026家,存续基金规模超过11万亿元。
  畅通机制加快创新资本形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资本支持,而资本市场股权融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独特机制,有助于加快创新资本形成。多年来,围绕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周期和产业特征,资本市场孵化了一大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形成了一套创新资本生态体系,促进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认为,应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并购投资基金等私募股权投资,壮大创新资本总量,激发风险资本活性,打通金融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更好地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募投管退”,即募资、投资、管理、退出,这是私募股权投资的4个阶段。4个阶段形成一个投资闭环,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受阻,则资本难以顺利退出再投资,也就难以发挥服务中小企业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功能。
  分析人士认为,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募投管退”机制,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有助于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特别是私募股权融资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作用,畅通资本再循环,弥补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资本金不足,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做企业长期的伙伴,带动企业提高创新水平。
  引更多“活水”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募资较为困难,叠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私募市场今年的募资环境仍较为紧张。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从2018年至2020年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募资环境不够理想,新成立基金数量及认缴规模双双连续下跌,其中,今年前11个月的认缴规模较2018年全年下滑29%。从结构上来看,资金加速向头部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聚集。
  再看投资市场,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自2018年以来,创业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市场的大额交易数量连续下滑,其中,金额超10亿美元的交易量更是呈直线下降。2020年前11个月,VC/PE市场投资数量、投资规模较2019年全年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32%、7%,较2018年全年降幅更为显著,分别为58%、31%。
  尽管VC/PE市场投资有所降温,但热门行业和热门区域仍延续快速发展趋势。“硬科技”成2020年最热投资赛道之一,尤其在去年推出科创板后,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芯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科技领域受到资本持续关注。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仅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两大“硬科技”赛道在VC/PE市场就“吸金”超170亿美元;新能车领域获得投资超81亿美元。
  面对募投资难的困境,目前,已经有政策出台引导更多“活水”流入私募市场。今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0月23日,中国证监会就修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更好发挥资产管理业务促进资本形成、深化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发力投后管理应对成长风险
  在整个股权投资中,投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投后增值服务逐步进入精耕细作模式,增值服务内容逐渐丰富。目前,投后管理已经成为私募机构体现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业内人士看来,良好的投后管理可以与投前形成闭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投后管理的本质其实是风险管理,因为做出投资决策后,市场环境、企业状态、行业政策、技术发展、被投企业创始人状态等都处在变化之中。而这些变化是需要被跟踪和管理的,特别是及时发现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以便提前应对,这是投后管理的关键所在。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退出机制不断完善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提升,私募股权市场存量投资风险正在加速化解,退出案例金额和数量明显增加。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共计490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IPO数较2019年上升31.37%;其中,共334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68.16%。从细分领域看,人工智能领域VC/PE渗透率高达100%,互联网、医疗健康、IT及信息化领域的渗透率均超过8成。
  分析人士认为,畅通VC/PE退出机制,保证资金高效循环,是促进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更好服务科技创新。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改革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各司其职的格局逐步清晰,科创板、创业板等为VC/PE投资退出提供了良好渠道。
  事实上,企业通过登陆资本市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进一步加速,增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比重已超过4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完善私募股权“募投管退”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