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定调2021年IPO审核趋势:合理保持常态化同时严把入口关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监会定调2021年IPO审核趋势:合理保持常态化同时严把入口关,审慎监管金融创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源自:叩叩财讯
导语:对于如何做好明年的资本市场工作,证监会在该次党委扩大会议上共提出六大工作部署。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六大工作部署中,证监会方面也对来年的IPO审核进行了定调。
⊙作者:方知跃@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12月22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就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与学习。
当日,证监会党委班子成员,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证监会机关各部门、在京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皆参加会议。
会上,易会满要求证监会全系统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创造性抓落实的务实举措,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开创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对于国内资本市场而言,也将继续奏响“深改”进行曲。
在当日的会议上,证监会再次强调,“做好明年资本市场工作十分重要”,并表示将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对于如何做好明年的资本市场工作,证监会在该次党委扩大会议上共提出六大工作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六大工作部署中,证监会方面也对来年的IPO审核进行了定调。
证监会表示在2021年将继续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此外,还强调将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的常态化,而在坚持金融创新必须的审慎监管的前提下,需严把IPO入口关,完善股东信息披露监管。
1)IPO常态化同时严把入口关
IPO的发行和审核节奏,一直是市场颇为关注的敏感点。
尤其是在近期,随着一批企业IPO在审核过程中纷纷铩羽,数家拟上市企业撤回申请材料或暂缓审核,有关IPO审核趋势趋紧的说法也不胫而走。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IPO申请曾随着市场的起伏和政策的变动有过多次的暂停的经历。
每一次暂停,带给拟上市企业包括国内资本市场的参与各方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回首总结2020年A股市场的IPO,科创板、创业板在注册制的进一步深化的推动下,市场空前繁荣。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12月21日,A股市场共有近380余家企业合计通过IPO募集资金4513亿元,募资额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12月21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中国内地和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调研》报告表示,2020年,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但全球IPO活动仍保持增长,预计将有1338家企业在全球上市,同比(与去年同期相较)上升17%,筹资额预计为2654亿美元,同比上升27%。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表现突出,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了49%和55%,占全球总量的40%和45%。
上述安永发布的有关报告还预计2020年A股市场全年将共有395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达4707亿元。而这一数额与去年相比,IPO数量和筹资额将同比分别增长97%和86%。其中,中小型IPO占据主力,超过三成的集资额来自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IPO。
“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在12月22日证监会召开的上述党委扩大会议上,2021年 IPO发行节奏的定调也被明确写入了六大工作部署之中。
不过,在保持IPO发行常态化之下,证监会也同时强调将“严把IPO入口关,完善股东信息披露”。
熟悉国内IPO发行市场的人应该不会忘记,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IPO审核曾一度门槛高企让业界风声鹤唳,尤其是在2017年底首届“大发审”成立之后,大量IPO企业倒在了发审大门之前。
时间进入2020年,在注册制的深化和推动之下,IPO发行无论是审核机制还是发行节奏皆有了较大的转变。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思路转变之下,更多的企业有了与A股资本市一亲芳泽的机会。
“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证监会在上述2021年六项工作部署中明确指出。
“从近期IPO的审核趋势来看,无论是注册制下还是核准制下,的确都让行业感觉到有在进一步趋严的趋势。”12月22日,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向叩叩财讯表示。
近期业内曾有传言称创业板审核将继续延续最近一期扣非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的业绩门槛,虽然该消息并未获得监管层的证实,但据叩叩财讯获悉,的确已经有数家券商在近期将此作为向创业板申报材料的标准之一。
而近一个月来,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在外界皆认为上市条件相对宽松的注册制下,有多家企业接连撤回了IPO申请材料。
事实上,自11月以来,IPO撤单终止审核就有增加之势。据沪深交易所显示,11月创业板共6家企业终止(5家撤材料,1家被否);科创板也不容乐观,11月也有4家企业终止、3家企业被暂缓审核。
进入12月以来,被终止IPO之旅的企业数量更是有增无减。
其中,仅12月18日一日,便有5家创业板拟IPO企业公告撤回上市申请,加上此前的部分撤回申请,12月内,已经有不少于9家企业主动终止了其IPO之旅;科创板方面,截止12月18日,在进入12月以来的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内,也已有8家企业撤回了上市申请。
2)全面推行注册制之年的改革重点
“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对于证监系统而言,也是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之年。”12月22日,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资本市场筹谋多时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或将在2021年落地并实施,其中包括多项此前被市场引颈期盼多时的政策。
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便是注册制的全面推进。
“按照证监会的有关部署,注册制分布实施的方针,在明年将可能迎来最终一步──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落地。”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
在上述人士看来,注册制在经过了科创板的试点和创业板的深化后,尤其是在A股退市机制进一步强化之后,全面推行注册制的时机即将到来。
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就退市新规征求意见。此次全市场退市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退市指标,畅通退出渠道,并简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加大市场出清力度。
东北证券研报认为,随着注册制在科创板、创业板落地实施,后续注册制向存量板块全面推进也势在必行。退市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针对性解决注册制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注册制全面实行铺平道路。
“显然,在注册制全面落地的预期和退市政策的力度增加,这一系列利好因素之下,叠加证监会有关工作部署的政策定调,2021年A股IPO市场将依旧延续今年的活跃是可以期待的。”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附12月22日证监会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提出的2021年六大工作部署:
一是着力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发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支持创新的功能作用,更好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政策,完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制度,支持优质领军上市公司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募投管退”机制,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
二是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畅通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各层次股权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改善融资结构。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稳定交易所债券市场,夯实信用基础。
三是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
四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在注册制改革、健全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等方面,持续抓好重点改革措施和关键制度的落地实施。稳妥推进市场、行业和产品高水平双向开放。
五是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严把IPO入口关,完善股东信息披露监管。加强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避免监管真空。
六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预判和应对处置机制,切实维护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平稳运行。持续推动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有序缓释,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页:
[1]